中央出手终结土地财政?地方收入将迎大变局!
有句俗语说得好:“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钱都不能解决,那只能说明钱不够。”
钱多好办事,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人,对于一个城市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
财政收入多的城市/国家,说白了就是家底比较厚,发消费券、搞基建、减免各项社会费用也更加不含糊。
财政的一收一支,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像每家过日子要盘算好家庭账本,国家也是如此,它的账簿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即我国全口径的财政收入支出“四本账”。
所以,如何管理好财政体制、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中央与地方间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间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等(简单来说就是权、责、利的管理),受到高度关注。
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中,就提到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展相对滞后,存在明显短板,为更好地保障基层财力,接下来将成为改革重点。
省以下是个什么概念?
目前,咱们国家政府主要分为五个层级:中央、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级和乡镇级。
说到财政体制改革,距离最近的还是去年6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四部门发布了一条征收通知。
表示:之前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之后转为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当时一度有观点认为土地出让金制度终结了。
其实只是征管职责划转更替,并不涉及收入归属划转,只是征收主体发生了变化。
除了通知中四项非税收入被税务部门进行征收,在此之前国内部分非税收入(如:各项社会保险费)也已经被划转。
之前的征收是由各个地方进行,主体不同征收方式等也就不统一,长此以往更容易出现土地财政。
统一征收不仅规范了征缴环节和使用环节的乱象,还可以让中央政府了解地方土地出让收支的具体情况。
这就好比之前的工资自己掌管,虽然有一定的规划,但也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不过还算自由。
进行上交之后,钱换了一个账户,对方不仅有了开支明细,也有了明确限额,再有额外开支还需进行沟通。
如此一来,有助于地方政府进一步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可以推进完善我国的税制改革。而会议提到的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影响非常大;
主要是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重任落在基层,涉及各级政府间(中央、省、地市、县、乡)权责、税收怎么分配、事由谁来干、钱由谁来出等重大问题,直接关系百姓民生;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清、政府间财政关系不顺,容易引发盲目、无序举债融资。
改革有助于明确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形成区域财力均衡局面、解决基层财政困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
最后,今年为了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政策和惠企利民,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首次设立了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
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居多,东部发达地区相对较少。
根据公开数据,从各省份人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看,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居前。
改革加速后,未来,中央可以更准确的通过动用央行等利润“家底”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上周五指数冲高回落,如期回踩,坚持看文章的朋友应该并不意外;
因为早在周四的文章里面就已经明确表态:
回踩时间最快上周五,最晚周一。
判断指数会有回踩其实很简单,之前文章中就给大家说过,底部结构需要时间来构造,而不是单根K线。
比如最经典的双底结构以及箱体结构。
沪指三连阳以后,上方存在明显压力位,创业板也出现疲软走势,但从反弹力度上来说,就难以支撑指数持续反弹,回踩蓄积力量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很明显上周四就是个诱多走势,如果你看不懂盘面信号,且又担心反弹踏空,追进去以后,上周五大概率被埋在里面。
因此当下的观点很明确:激进的把握好回踩到位后的介入机会,稳健的就还需要等待第二脚拐头后双底雏形的出现。
对大家来说,稳健和激进的策略无所谓好坏,适合自己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因此务必要做好定位,清晰的认识自己。
.......
补充几条消息:
1.蔚来汽车新加坡上市获批
5月6日,蔚来称已收到新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资格函,意味着蔚来即将成为纽交所、港交所和新交所三地上市的智能电动车企。
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三巨头之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也积累了不少核心技术,不排除老美接下来会针对它搞事情,所以未雨绸缪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2.2021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2万亿
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研发费用的多寡也是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的试金石,2021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共1.2万亿,同比增长超20%。
不过相对来说,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确实太少,不论是与谷歌、微软和苹果等国际巨头相比,还是跟华为这种踏实搞实业的公司相比,量级上确实相差很多,所以道阻且长。
我是小司,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